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文化产业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07-19  来源:民生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传统制造业曾经为无锡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传统企业发展也形成了一种定式,在新形势下,很多企业家多年形成的传统定式惯性制约了企业转型求变的能力,同时对新政策新技术的发展判断力不够。

  当前市场,多数低技术传统产业面临较为严峻的生存压力。政府也着力通过改革驱动和创新驱动,来指导和帮助传统产业企业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克服困难。无锡斯达四方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健针对地方传统产业的现状、问题,根据现有的优劣势和已有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文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具体思考和探索。

  一、传统产业现状与潜在转型难题

  1.传统产业仍然是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且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多数,多数管理体制落后,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2.传统产业的转型途径单一,并没有形成规模与影响,不能帮助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更快更好地进行企业升级或转型。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以及基于文化消费基础的文化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出现有着大的历史背景:第一,欧美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开始向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变。他们一方面把一些粗加工工业、重工业生产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它们该国很多老的产业、城市出现了衰落,这时候就出现了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其次,上世纪60年代,欧美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亚文化、流行文化、社会思潮等等都风起云涌,对传统的工业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冲击。人们更重视差异,反对主流文化,张扬个性的解放,对以前普遍认为怪异的多元文化都逐渐开始承认,社会文化更加多样和多元,形成了有利于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氛围。企业和个人要创新,有差异化才能有市场,这样也刺激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目前,苏南地区也同样经历着之前欧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过的阶段,大量的粗加工和低技术企业向苏北乃至西部流动,苏南在人力和环境资源上也没有优势,所以,改变也同样变得势在必行。

  近年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话题非常热,更多的时候大家的讨论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到底"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文化产业"是什么,国内理论界众多学者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侧面提出了各种说法。有人认为文化产业主要是创造出一些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影像制品等,因此称之为"眼球经济"。有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主要是围绕如何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并围绕受众的注意力展开多种经济附加值服务,因此称之为"注意力经济"。也有人根据伴随中国汽车数量急遽增长而出现的交通广播类节目盈利模式提出了"耳朵经济"的概念,这些说法都不全面,都没有点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本质。

  实际上这个产业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创造力"。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

  无锡地区目前的现状是有大量的工业资源以及多年累积下来的资金优势,地处长三角,处于中国最优势的文化消费区,基于工业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文化产业拓展,就会成为目前惠山区自身的一个特色优势,差异化是文化创意资源的本质表现,被模仿率低,这样就给我们的文化服务以及文化制造业提供了相当的空间和保护缓冲。

  各地文化资源不同,如何基于惠山区自身条件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对于无锡其他区域,我们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很少的,使用已有条件来创造新的优势,我们也并非没有空间。最明显的莫过于北京的798艺术社区。一个旧厂房改造而来的一个寸土寸金的文化商业项目。合理的规划和合理的开发,精确的设计,会让很多看来是劣势的资源,变成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这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在现有经济环境下,有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从大面上服务业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期,服务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消费。

  第一,我们作为老的传统工业区怎样转型,怎么搭上服务业这趟快车?经过前30年乡镇工业的高速增长,现在已经不再是求温饱,而是向质量转型的时期,如果无锡地区不积极引导进行这样一个质量转型,势必被甩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之后。

  第二是怎样转型?全国都在搞转型升级,有条件的规模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搞产业升级改造;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更多是面临着转型,“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是现实企业的困惑和担忧。要实现转型,既需要企业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做好设计,更主要的,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的积极规划、引导和帮扶。

  当前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再进一步下降,在拉动内需的服务业上面,我们这个区域做的是不够的,要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形势下不被甩掉,就要积极介入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范畴很宽。第一是旅游业,所处的惠山区比较弱,自然条件有限,大多数乡镇是中小工业区,没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怎么办?我们可以造出来,例如“包园四方摄影工厂”就是创新创意、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这种引领消费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周期,只要设计和运营好就能把服务业慢慢培养起来。第二,服务业里主要有一大类是文化消费,苏南地区经济基础是好的,但是没有提供文化消费选择,如包园四方摄影工厂,提供给一部分专业摄影人群的文化服务、除了拍摄以外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以摄影专业为入手点向制造业、文化消费、体验式消费、服务业辐射,还有一部分被拍摄者的文化消费,今后要把包园四方摄影工厂做成文化消费综合体。

  2016年,斯达四方投资了无锡包园四方文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倾力打造无锡包园四方文化产业集群,现旗下拥有包园四方摄影工厂、羲之书法协会、艺术展示及交易等,响应习近平的号召,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企业使命,以“新经济,新常态,新思路”求索新时代的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摄影艺术创作平台、发起摄影艺术和影视文化创作活动及摄影技术培训与交流,并建立文化产业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和文化咨询,调动社会智力,承担社会责任,诠释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复兴。

  其中在惠山区投资建设全国首创的艺术产业平台——包园四方摄影工厂,坐落在洛社工业园内,地处312国道与锡西大道交界处,在预计总建造规模超过30000平米的后工业风格的摄影工厂中,将打造出在全国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以顶尖设备和精湛技术为特色的高端摄影中心。入驻国内顶尖的摄影创作团队和相关产业机构,长期潜心钻研并致力于文化产业在摄影艺术中的创新运用,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服务资源,在苏锡常上全国最优质文化消费区域内,拥有苏锡常地区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现代化专业摄影棚,有各种元素主题的高水准创意布景设计,加之完善配套的后期制作服务,将呈现极高的视觉美学意境。

  目前工厂已完成一期建设工作,正处于试运营状态。计划在2019年建成全国首创、亚洲最大的摄影艺术产业集群,将带领周边传统企业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文化企业转型,积极鼓励并扶持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创意性人才创业,并联合各大院校,建造产学研一体的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在研究新兴产业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全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技术,力求打造全新的且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并将打破地域限制,开创苏锡常上等2小时经济圈内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文化消费新方式,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中,真正实现包园四方的文化产业链。为国家和地方税收做出贡献,同时吸收各地各类复合型人才,不仅巩固了企业的人才团队建设,还将带动地方的劳动力就业。使得企业通过积累和发展,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诸勇清)

责任编辑:新媒体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