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代耕代种”,荒沟又闻稻花香
发布时间:2018-08-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盛夏时节,沟壑中连片的秧田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尺多高的水稻开始抽穗,微风拂过,蝉鸣声中传来阵阵稻花香。这是记者日前在川中地区金光村、三河嘴村交界处的所见所闻。而在今年前,这片沟壑中的田块还是杂草丛生,是村民们避而远之的荒沟。

  这种改变源于川中农村探索的集体“代耕代种”,化解了土地撂荒,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凉水乡金光村,今年以前700多亩田地就有200多亩撂荒。金光村村委会主任刘维仕说,全村人口779人,常年在家的只有202人,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土地撂荒,又没有人来流转,这不是办法。”

  2016年,金光村村委会征得村民同意后,对4亩荒地进行“代耕代种”尝试,村组干部都下地干活,种植蔬菜、花生等。“一年下来,经济效益不是很高,还是解决不了谁来种地的问题。”金光村党支部书记施以安说,由于耕种不便,也没人来流转承包。

  但凉水乡从中得到启示——利用撂荒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紧邻金光村的一条沟壑之中,记者日前看见一条巨大的“绿带”,这是凉水乡三河嘴村的连片稻田。三河嘴村党支部书记李元俊说,这些田块足有120亩,之前全部撂荒,“村里有275亩田,以前撂荒达到200多亩”。

  三河嘴村从金光村的“代耕代种”模式中得到启发。征得村民同意后,今年初,三河嘴村请来施工队,用挖掘机对荒田进行整理。“机器进入田里,完全被几米高的茅草淹没,都找不到机器在哪里。”李元俊说,今年插秧季节,村组党员干部撸起袖子、挽起裤管一起插秧,热闹不已。

  田边,三河嘴村的贫困户刘维光在抽水,对缺水的田块进行补水。村民杨云芳在田边察看稻穗。当地村干部介绍,贫困户在村集体“代耕代种”的田块里干活,每天有30元的补助,他们的荒地交给集体,每年能获得每亩300斤黄谷,而非贫困户在3年后能获得每亩每年300斤黄谷。凉水乡村民杨胜清说,她女婿家一亩三分田全部让村集体“代耕代种”。“完全没有意见,并且田块还得到了整治,否则长满杂草”。在三河嘴村,还有很多村民要求村集体把他们的荒田荒地管起来。

  凉水乡乡长蒋合文告诉记者,村集体“代耕代种”不影响土地性质,不仅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还能发展村集体经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种植水稻的成本在600元左右,而产值能达到1600元。如果发展稻渔等综合立体农业,产值将更加可观。“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对田地进行整理,方便小型机械进场。”蒋合文说,金光村、三河嘴村是贫困村,每个村有5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村里除了用这些资金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外,也对撂荒的土地进行了探索。

  “我们从最基层探索,解决谁来种地、乡村振兴问题。由于耕作不便,很难有人来流转土地,因此我们想到了‘代耕代种’模式。”蒋合文说,三河嘴村整理120亩田共耗费30万元,但三年后就能回本,并开始走上盈利的路子。

  “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金,村集体只要想干,到银行贷款来做这项工作也是合算的。”蒋合文说,这对西部地区撂荒农村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新媒体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