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话题
“女德班”为何会是打不死的“小强”?
熊丙奇
发布时间:2017-12-07  来源:新华社

  近日,网友揭秘女德班的系列视频爆出“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等雷人之语,让辽宁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进入公众视野,该校的多种学习班和公益讲座内容引发公众热议。12月3日,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称该校“女德班”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有悖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要求其立即停止办学,遣散学员。

  女德班给人的感觉是,具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在一个地方被舆论批评,随之被当地有关部门整顿;可过不了多久,又会在另一个地方出现,如打不死的“小强”。治理“女德班”,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对没有合法办学资质的依法取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反思“女德班”存在的土壤。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存在比较旺盛的需求,可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并没有及时跟上,因此,一些打着传统文化教育旗号的机构,就会盯着这一市场,先以公益讲座吸引学生、社区居民,然后再开展各种学习班。我国应该用经过科学论证的系统传统文化教育,将劣质的“女德班”彻底淘汰。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一直在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还于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但是,究竟怎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哪些是传统文化教育,却缺乏比较明确的内容体系。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和糟粕不分。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去粗取精,但在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都存在将糟粕视为精华的问题。比如,有小学组织学生给家长下跪磕头,认为这是弘扬孝道。还有的导师收学徒,也重拾跪拜礼,将这视为尊师重教。而女德班,社区中有,大学里也有,都说这是为了家庭和谐,提高幸福度,但宣扬的是男尊女卑、逆来顺受的观念。这是与现代社会强调人格独立,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现代教育相背离。而之所以会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主要原因是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晚辈缺乏感恩情怀,尊师重教风气淡漠,以及家庭生活矛盾等,想从所谓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的答案。有的机构看到其中的商机,于是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兜售“糟粕”,而受众也不对“糟粕”加以辨识,如获至宝。

  其次是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开展对学生和社区居民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有对教育内容的科学设计、论证,不能各行其是。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里存在应试化、概念化、形式化的现象。而在社区教育中,有的地方则存在把封建迷信当作传统文化招摇过市的现象。而且这方面的内容还特别容易推行,吸引更多人参加。主要原因是,社区会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工作任务之一,但却缺投入,也没有专门的师资(志愿者),这个时候有人(机构)宣称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社区会大开绿灯;而一些缺乏科学素养的社区居民,对一些严肃的传统文化讲座不感兴趣,而对说得神乎其神的东西,却不加识别的接受。

  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5%的既定目标,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6.20%的比例是不高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各方面的教育都要努力,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中,也必须有现代科学精神,才能实现提高公民人文底蕴、整体素质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赵宏兵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