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农村文化户”的曲靖样本
发布时间:2018-07-24  来源:瞭望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涌现出一批“农村文化户”,通过自发组建舞蹈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从乡村舞台走向国际市场,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还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入,成为“精神上解闷,经济上解困”的乡村文化带头人。与此同时,曲靖的农村文化活动也面临资金、人才、产品编创和监管问题,要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扶持和管理。

  “精神上解闷,经济上解困”

  年近六十的荆艳英早年是一名舞蹈教师,退休后,经常与一些群众到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跳舞,并组建了“巾帼舞蹈团”。荆艳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舞蹈团成员大部分是农民,大家定期排练,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文艺汇演活动,还曾经出国演出。舞蹈团的很多歌舞节目都取材于乡村生活,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乡村原生态元素,围绕爱党爱国、孝亲友邻、敬老爱幼等主题进行创作,弘扬正能量。

  像“巾帼舞蹈团”一样,还有很多农村文化户在曲靖市广大社区、乡村逐渐兴起。比如陆良县马街镇“牡丹艺术团”,拥有2部演出车辆、上百种道具和一流音响,演员2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全团年收入超过40万元。该艺术团被陆良县委县政府授予“文化大户”称号。云南橄榄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是曲靖众多文化大户中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一支农村文艺演艺力量,该公司有固定演员30名,每年演出260余场,年收入达500多万元,足迹遍及我国多个省以及缅甸等国家。

  曲靖市文体局局长纪爱华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曲靖市师宗县、陆良县的农村地区产生了曲靖最早的农村文化团体,农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排练节目,以休闲娱乐为主。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文化团体市场意识增强,农村文艺演出队开始向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不少农村文化户是优秀曲艺、技艺的传承人,从“单打独斗”到组成联合体,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还有不少农村文化户将党的方针政策写进小品、相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予以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户发展,曲靖市近年来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培养、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农村文化户扶持,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比如,根据《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奖励暂行办法》规定,曲靖市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发展较好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进行表彰。

  目前,曲靖市共有从事和经营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影视放映、根雕、奇石、摄影等文化行业的农村文化户近1800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开展活动20余万次,年产生经济效益近1.5亿元,其中年经营收入15万元以上的有172户。一部分农村文化户发展成为独资公司、股份制民营艺术团,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态势。

  “农村的事情还是得农民自己来办,农村的舞台应该属于农民。”纪爱华表示,曲靖迅速发展的农村文化户,在多年实践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市场基础,填补了政府公益性文化服务空白,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弘扬和传承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繁荣了农村文艺创作表演活动。

  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曲靖市农村文化户发展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宽松的文化经营环境、庞大的文化市场需求等历史性与现实性条件。这些积极性因素为曲靖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空间。

  然而,近几年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演出场次和收入减少,演出受众流失。规模较小的农村文化户呈现解体或半解体状态。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曲靖市农村文化户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农村文化户发展过程中,资金、人才、产品编创、监管引导等问题突出。

  首先,在政府管理层面存在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均衡、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向本刊记者反映,在曲靖市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中,部分领导干部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强,缺乏对农村文化的专题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曲靖市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发展壮大与政府管理机制研究报告》中指出,曲靖市各区县相关政府部门都制定了促进农村文化户发展的政策举措,但整体上缺乏长远战略规划,扶持机制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政策举措在操作性、连续性、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纪爱华表示,近年来曲靖市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倒逼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但各部门重视程度不一,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利化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了解,融资难是当下曲靖农村文化户生存发展面临的较大困难。农村文化户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都是独资。政府虽然每年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措施补助、扶持,但扶持面不广,奖励政策的连续性不强,配套投入机制有待完善。基层管理人才与专业辅导师资匮乏制约了农村文化户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各乡镇文化站难以对当地文化户进行切实的指导与帮助。比如曲靖市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文体科只有4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区文化局、体育局、广电局、旅游局的所有职能,没有能力开展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文化建设活动,管理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需求有差距。此外,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农村文化户缺乏相对固定的排练室和演出场所。

  其次,农村文化户自身发展层面存在“散、小、弱”“节目良莠不齐”、“转型困难”等问题。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曲靖农村文化户形成与构建总体上起点低,演职人员大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文化户的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容易受季节性农活影响,随时解散随时组建,流动性较大;各县市区发展不均衡。就村级而言,经济较好的村落,文化队伍就多,偏远的乡村则基本没有文艺演出队。规模参差不齐,好的农村文化户一年收入上百万,而差一些的文化户经营困难。

  农村文化户以歌舞、小品、杂技表演为主,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主要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以婚丧嫁娶为契机开展活动,受众普遍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但有的节目为了刻意迎合,陷入媚俗,对观众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审美产生误导。有的节目互相模仿,缺少原创,地域文化特色不鲜明,思想性与艺术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有的文艺演出活动充满着强烈功利化色彩,一味追求场次和收入,忽略了社会效益。

  此外,由于演艺市场竞争激烈、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文化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农村文化户适应市场能力不足,经营模式单一落后,转型步伐慢。

  亟待加强扶持管理

  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曲靖市农村文化户已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随着曲靖农村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有可能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加以扶持和推动,也有可能成为一种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特定文化现象,成为一种历史记忆。

  曲靖师范学院副院长张永刚认为,曲靖市广大农村普遍是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地区,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户能填补政府公益性文化服务空白,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也会转移一部分拥有文艺专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继而从文化支点上带给乡村振兴新动力。

  专家表示,曲靖市农村文化户发展和壮大,更应是整体数量的增加、活动的频繁,以及节目精品化、地域化和品牌化,产业链逐渐延伸。面对未来的文化市场竞争,曲靖市农村文化户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当然,农村文化户保持生命力还取决于自身创新能力,既要保持传统特色优势,又需与时俱进。

  第一,要构建政府主导的长效扶持与管理机制。专家建议,曲靖市应该围绕“构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要求,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发挥引领、监督、扶持的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曲靖市需要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总体谋划,制定相关扶持与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全市农村文化户发展目标管理制度、领导责任制度、文化活动考核奖惩制度与绩效检查评估制度,构建有利于其发展壮大的政策体系。

  第二,要提高服务和保障水平。曲靖市应加大对农村文化户的扶持力度,加快文化广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必备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扩大文化政策信息公开,构建文化需求信息表达和反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农民文化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三,要加强农村文化消费引导。受访专家指出,曲靖市广大农民在物质基础获得保障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旺盛,但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还不成熟,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可对曲靖农村文化消费项目进行挖掘,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或“以奖代补”方式,利用农村文化户打造重大文化活动或文化品牌,丰富农村文化消费供给,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同时,营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农村文化消费正确价值取向,涵养农民的文化消费偏好。

  第四,促进农村文化户内涵式发展。专家认为,政府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变“输血”为“造血”,引导农村文化户改变“等、靠、要”思想,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激发农村文艺工作者创造热情和能力。农村文化户自身要积极主动创新,提升品牌意识,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精心打造与创作文化产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扩大社会效益。(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字强)

责任编辑:新媒体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